教育數字化轉型應該“轉”向何處?
數字技術正在全面融入人類經濟、政治、文化、社會、生態文明建設的各領域和全過程,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。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將“推進教育數字化”寫入報告,明確了教育數字化未來發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動綱領。面對數字時代的到來,教育必須適應社會變遷并加速變革,注重數字生態的建設與教育形態的重塑。
教育數字化轉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,需要許多因素的協調,包括技術、人員、資源和教育政策的聯動,在實際參與過程中,難免會落入對數字化的片面理解中,從而不能真正提升學校、老師以及學生的教育品質,難以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。
那么,教育數字化轉型應該“轉”向何處呢?
學校可結合自身的戰略目標,制定相匹配的數字化發展規劃,具體可以分為三種基本類型,不同類型的建設目標和重點應有差異。
一、技術賦能型規劃
當學校處于數字化轉換階段,可以考慮采納技術賦能型規劃。目標是利用數字技術彰顯學校優勢,并解決教學和管理過程中的問題;重點是強化基礎設施建設,凸顯數字資源的作用,強調將極簡技術工具融入具體的教學和管理場景。
二、數據驅動型規劃
當學校處于數字化升級階段,可以考慮采納數據驅動型規劃。目標是讓數據成為學校的重要資源,利用數據促進教學和管理的優化;重點是部署教學類數據應用,強化教學過程中的數據分析,打通數據孤島,推動智慧教學和智能決策。
三、形態重塑型規劃
當學校處于數字化創新階段,可以考慮采納形態重塑型規劃。目標是推動學校戰略轉型,促進技術與學校全業務和教學全流程的深度融合,推動教學組織形態的轉變與優化;重點是實現學習環境的智聯,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新常態,實現學校組織形態變革和管理體制模式的優化。
學校數字化轉型的價值目標是形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數字化文化,通過營造基于數據的教育決策文化氛圍,將大數據、學習分析、物聯網等智能技術融入學校教育決策與教育教學的變革過程,推動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,從而改變傳統的工作思路和業務流程,實現數字思維引領的價值轉型,形成新型的公平全納、個性精準、情境適配的學校數字教育生態。
構建智慧的學習環境,變革傳統的教學方式,催生智能時代的教育制度,是人們對未來教育的共同想象與期待。愛國小男孩公司運用云平臺的網絡支撐,引入大數據挖掘理念,融合物聯網、區塊鏈、位置服務、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,可為不同需求的學校及企事業單位提供多角度、多層次、多維度、業界領先的數字化智能解決方案。
- 上一篇:印章管理不規范,風險發生兩行淚
- 下一篇:“云章”為鄉村插上數字“翅膀”

招商加盟
合作伙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