簽訂合同時千萬小心“公章陷阱”

各個公司在日常的經濟交往中難免會與他人簽訂一些合同。這使得某些缺乏誠信意識的公司鉆了空子,利用一枚小小的公章來獲取利益。一旦發生糾紛,將可能導致對方當事人無法找到適格的責任承擔人。
以下是一些常見的“公章陷阱”及防范建議
不法分子可能會偽造公章,冒用他人名義進行欺詐。為了防范這種情況,企業在選擇合作伙伴時,應核實對方身份,并要求對方提供真實有效的公章。同時,在簽訂合同時,要仔細比對公章與對方的身份信息是否一致,如果發現異常,應及時向對方核實。
有些不法分子可能會通過掃描和打印的方式偽造公章,使公章看起來與真實公章無異。在簽訂合同時,要檢查公章是否清晰可辨,并要求對方提供原件進行核對。如果對方提供的公章不夠清晰,或者與原件不符,要引起警惕。
有些合同上加蓋的公章可能是以某個部門的名義加蓋的,但這些部門可能并不具備簽約資格。在簽訂合同時,要了解對方的背景和實力,確認對方是否具有簽約資格。如果對方是以某個部門的名義簽約,要核實該部門是否存在,并了解其是否有簽約權限。
一些公司的公章上可能包含數字或其他特殊標記,這些標記可能與公司的身份信息相關。在簽訂合同時,要仔細核對公章上的數字或其他標記是否與對方的身份信息相符。如果不相符,要向對方核實具體情況。
為了防范“公章陷阱”,合同雙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
在簽訂合同時,要求對方提供真實有效的公章,并仔細核對公章與對方的身份信息是否一致。
在簽訂合同時,要求對方提供原件進行核對,避免使用掃描或打印的公章。
在簽訂合同時,了解對方的背景和實力,確認對方是否具有簽約資格。
在簽訂合同時,仔細核對公章上的數字或其他標記是否與對方的身份信息相符。
此外,合同雙方還可以采取其他措施來確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,例如:
-
在合同中明確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,確保合同內容清晰明確。
-
在合同中約定違約責任和爭議解決方式,以便在發生糾紛時能夠及時處理。
-
在簽訂合同時,要求對方提供相關的資質證明和授權文件,確保對方具備相應的資質和權限。
-
在簽訂合同時,注意保存好相關的證據和文件,以便在需要時能夠提供證明。
總之,在簽訂合同時,合同雙方應保持警惕,注意防范“公章陷阱”,確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。

智能印控機針對傳統公章使用管理模式存在的安全隱患,不僅可實現文件自動打印蓋章,還具備OCR智能鑒偽功能,通過電子驗印算法和文件內容比對鑒偽算法,保證用印的真實性,規避用印風險。


- 上一篇:“智改數轉”-中小企業如何破局?
- 下一篇:人工智能加速賦能千行百業

招商加盟
合作伙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