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互聯網+”助力智慧社區建設
隨著數字經濟、數字政府、新基建的加速推進,智慧城市成為未來城市發展的方向。而社區智慧化作為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,智慧社區建設也進行得如火如荼。近年來,國家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,提出要開發智慧社區信息系統,加快社區服務數字化建設。

傳統社區對基礎數據的管理過于傳統,無法對社區數據形成統計分析的數據價值。無完整的事件處理體系,無法及時跟蹤事件處理進展。傳統社區智能化水平的不足,工作方式效率低、數據統計分析難、對社區百姓提供的服務不到位,不能及時掌握社區百姓情況,也無法為百姓提供社區周邊服務。
智慧社區以空間網格化為基礎,融合5G、空間地理、物聯網等創新技術,構建以社區治理為核心的社區綜合治理體系,合力打造“社區微腦”,形成管控與服務相結合的智慧社區微生態,實現社區的精準管控和數據的互聯互通。同時完善社區服務管理機制,打通數據壁壘,利用智慧化手段解決社區“最后一公里”問題,最終形成覆蓋市、區/縣、街道、社區的四級縱向社區服務體系,構建平安、和諧、高效、綠色、智能于一體的社區綜合治理體系。

為提高社區工作人員的辦公效率,智慧社區通過工作臺來實現多入口應用的待辦事件統一管理,從處理待辦事件/待閱事件、查閱通知公告,展示基礎信息數據統計、發布信息等幾個維度幫助工作人員更加方便、快捷的處理工作。

智慧社區通過基礎數據體系,可實現社區內人口數據、建筑數據、組織機構、公共臺賬、小區物業等基礎數據的精準信息數據庫,依托社區網格化體系,實現“人-房-建筑-小區-網格”為一體的核心數據管理能力,實現數據“一次采集,多方共享”,確保社區數據的動態更新和精準管理。
智慧社區以網格化為基礎,以“戶”為核心,通過“以房管人”的管理模式,構建“人-房-網格”的社區核心管理體系,建立多個信息采集渠道,通過人員不同類別的屬性信息,建立社區居民畫像,從不同維度掌握社區人員信息,真正解決社區在人口臺賬方面存在的痛點,幫助社區對退役軍人、殘疾人、低保人群、貧困戶等方面的精準管理,同時也為社區人口的流動性分析做鋪墊。
智慧社區可對社區管轄區域范圍內的社會團體、基金會、民辦非企業單位,以及其他類型的組織信息進行精準管理,系統可針對各類型的社區組織的信息進行增、刪、改、查的管理,包括組織的名稱、類型、負責人、聯系電話、經營范圍,提升社區對組織信息的精準管理工作。

智慧社區還可對物業、社區志愿服務、社區出入管理、社區政務服務及黨建等業務進行統籌管理,建立可直觀展現社區各類運行數據,可視化展現社區運行勢態的數據中心,提供社區綜治能力服務體系,打通業務壁壘,形成事件閉環流程,基于空間網格化能力,實現多部門的網格接入和基于網格的能力擴展。
項目案例:某市智慧社區SaaS化管理平臺
該智慧社區標準化產品上線以來,著重突出社區綜合治理和基礎臺賬的管理,針對人口的“以房管人”管理模式,結合GIS引擎,通過完整的閉環事件處理流程,建立起居民與社區之間反饋渠道,在社區綜合管理、惠民服務等方面,很大程度上減輕了社區工作壓力,提高社區居民服務質量。目前,該市已經開通社區數量101個,累計錄入社區人口數據15萬余條。
?
智慧社區能夠為居民提供更加智能、便捷、安全的居住環境和生活服務,讓居民的生活更加舒適、方便快捷。智慧社區的建設,對優化配置資源、完善社區服務、提升管理能力、增進居民福利具有重要意義,也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。

招商加盟
合作伙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