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云章”智能印章輕松化解私刻公章帶來的管理風險
2023年黑龍江省“打假治敲”專項行動電視電話會議通報了兩起假冒央視記者案例。犯罪嫌疑人李某法冒用央視名義,私刻“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業農村頻道《央視三農》”印章,在黑龍江實施詐騙3起,在山東詐騙1起,累計詐騙金額達50余萬元。目前,犯罪嫌疑人李某法已被公安機關采取刑事強制措施。
近年來,偽造印章事件頻發,給企事業單位經營活動帶來極大的風險,也對構建誠信、有序的經濟社會秩序造成沖擊。究其原因,是由于實體印章管控難、用章主體身份難識別,實體印章容易被偽造,才讓不法分子有機可趁。
企事業單位印章種類繁多,傳統的印章管理模式通常是有專人管理,固定存放。正常的用章需要申請、審批、授權等流程。但在用章過程,不可避免會出現管理不規范,導致公章私用、盜用、冒用甚至偽造的風險。印章一旦造假,很難用肉眼直觀的辨別出來,簽署主體的身份大多數情況下也難識別,無法即時驗證印章以及主體身份的真實性。
“云章”智能印章針對傳統公章使用管理模式存在的安全隱患,瞄準目前政企單位用章管理風險的痛點,通過物聯網、云平臺等數字化方式,實現用章過程可防控、可監管、可查詢、可追溯,解決監管用章、異地用章等難題,降低印章管理風險,提升用印安全與用章效率。
解決困擾企業的印章管理難題
某房產中介公司線下44000多家門店,印章使用頻繁,且經常需要外帶,容易丟失,不利于業務開展。管理者無法監管異地用章使用情況,容易出現空白章、偷蓋、亂蓋的現象,給企業帶來法律風險隱患。
該房產中介公司通過使用“云章”智能印章+私有化部署,實現公章實時定位、可同時拍攝使用人和蓋章文件、遠程一鍵鎖定、蓋章記錄可查詢追溯等功能,有效的解決了印章頻繁外帶又缺乏監管的問題。
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,加上政府政策大力推廣智能印章、電子簽章等數字化基礎應用。加速引入智能印章,已經成為企事業單位破解“蘿卜章”“假冒身份”困局,加速數字化轉型的必然選擇。
- 上一篇: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如何行之有效?
- 下一篇:數字化轉型賦能高質量發展

招商加盟
合作伙伴